首 页 急救信息 急救动态
返回列表

朝阳120获患者家属赠送锦旗及亲笔感谢信

2022年6月9日,一患者家属母女二人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三环肿瘤医院的朝阳120吕营急救工作站,向挽救其家人生命的急救车组人员(医生董毅君 护士赵书宁 司机凌仙 担架员蒋新友)和站里领导表示最真挚的感谢,同时亲手将一面写有“急公好义正善治 纾危济困动善时”的锦旗和一篇由患者女儿亲笔书写的感谢信交予车组,信中表述了他们全家对车组的感激之情。

感谢信:

我(患者女儿)是贵站2022年4月22日00:36接诊的患者家属,这封信想对贵站120车组的医疗救护团队表示最为真挚的感谢!因为一句简单的感谢已不能表示我们全家的感激之情。秉承“生命第一,患者至上”的服务原则,他们精准判断,果断处理,无私施救,无处不彰显着一支优秀医疗救援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精神。生命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可贵的,无价的,更是值得尊重的!所以我要将我的心声言表于纸笔之间。

2022年4月21日,我父亲上午刚出院,傍晚在家就出现了右下肢肢体肿胀。因为父亲2021年6月突发患有心脏下壁梗塞导致右脑脑梗塞,所以左侧肢体行动不便,就想着先观察一下,可是病情并没有得到缓解,下肢还在持续的肿胀。此时已是凌晨,在00:36分我拔打了120急救电话,120指挥调度中心接到我的求救电话后,迅速了解了父亲的病情,立即为我们分配了急救车辆。

我家小区位于东三环与东四环之间,属于老式小区,楼宇间相对密集,又处于深夜,寻找起来很是困难,车组司机凌师傅及时与我取得了沟通,当时由于父亲的病情使我乱了方寸,脑袋一片空白,吱吱唔唔地乱指一气,凌师傅仿佛听出了我的焦急与不安,一边耐心地安抚我,一边用一些家附近的建筑物、标志物作为引导方向的提示。很快就到达了我家。到达现场后,一个高大威猛的身影呈现在我的面前,只见一行人来到父亲的床前,询问病情后用熟练的手法做了查体,初步判定右下肢血栓导致的右下肢肢体肿胀。询问家属诉求,我和妈妈一致认为还是先去原来的医院急诊进行就诊治疗。随后车组小心翼翼地将父亲抬到轮椅上坐好,推到楼下,又安全地转移到担架床上进了120急救车。一路上凌师傅谨遵父亲的嘱托:“请慢点,我怕颠”。坐在车内,我可以亲身感受到凌师傅娴熟的驾驶技术,车子平稳地行驶在路上,避免着颠簸,躲闪着每一个井盖,小小的细节,让我心里倍受感动。很快抵达了医院,危急时刻,又出现了新的状况,因院内设备问题此时暂无法做相关检查,无法收治接诊。我一听大脑瞬间定格了,焦急与绝望的心情溢于言表,脑子里一直在想着该怎么办呀,现在又正值疫情期间,绝望、无助的泪水顷刻间夺眶而出。就在我无助与绝望的时候,身边响起了一个声音,这个声音给我带来了力量,他是那样的充满着正气,闻声我回过神来,凌师傅问我是否考虑其他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可以的话先看病要紧,听到他的话,我心中油然而生地有了一种信任与踏实。就这样我们即刻出发,凌晨的街道是空旷的,寂静的,行驶在去往下一家医院的途中,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欣慰的、充满暖意的,久久不能平复。到达医院后,急诊科医生与车组迅速进行对接,收治了爸爸,进行了查体,床旁完善了所需的检查设备。而我此时正穿梭于急诊与缴费大厅的走廊间办理各种手续,都忙完了才发现这支优质的120团队已经离开了医院。我内心充满着感激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丝遗憾,因为我都没有来得及询问车组恩人们的姓名,哪怕是道一声“谢谢”都没有来的反去表达,他们就默默的离开了医院。

第二天上午,爸爸顺利地进行了下肢静脉血栓的吸栓手术,手术进行的很顺利,十分的成功。此时我多么地想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救了爸爸的120车组恩人们,那支充满正能量的优秀急救医疗团队。我平静了心情后,突然想起来,昨晚司机师傅打电话与我沟通地址时的那个电话号码,这也是我可以找到他们的唯一希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拔通了那个电话号码,电话的另一端传来了一个热悉的声音,听到那个赋有力量的,充满正义的声音,我激动又兴奋,告诉父亲的手术做完了,很顺利、很成功,想对他们表示感谢。那边的声音听起来也很欣慰,他谦和地对我说:“别客气,用我们的职业技能拯救病人是我的职责”。多么朴实的言语,却如此的暖心和真诚,让人听后感觉心里暖暖的,充满着人间的大爱。120急救人员热情的服务,专业的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不得不令我钦佩,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的团队点赞!

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120急救团队却发着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患者和家属!急救人员也是普通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汗水和行动点燃着每一个家庭的新希望!践行着急救医疗团队救死扶伤的秀品格!感谢120车组的成员们“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的服务精神。向疫情期间最美的逆行者们致敬!

时间: 2022-06-16   作者:网络管理和质控科
服务咨询
参与评价
院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