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党建之窗 我爱+
返回列表

陈志:护佑生命的急救培训导师

自从迈入北京急救中心的大门,无论在蓝灯闪烁的急救车上,还是在医院厂矿的培训教室里,都能看到急救医生陈志的身影。从一个懵懂的青年成长为响誉全国的急救培训专家,在他成长的道路上写满了努力和钻研。

2001年的一天凌晨, 急救车行驶到一个小区门口,陈志医生下车后看见一个小保姆慌慌张张地跑上前说:“我家住18层,家里的老爷爷快不行了,可现在电梯坏了,咱们得走上去。”他和护士当即拿着几十公斤重的抢救设备跟着小保姆就往楼上跑。可当他们气喘嘘嘘地爬上十八层时,小保姆却懊悔地说:“哎呀,我带错楼了!不是这个楼,是旁边那栋!”老人的生命要紧,他们立刻又下了楼,又爬了一个18层。一进屋,只见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横躺在地板上,面色铁青。陈医生立即打开除颤器,心电监护显示的是“心室颤动”。他迅速抄起电极板在老人的前胸进行了电击治疗。只见老先生的身体一抖,已经停跳心脏又重新开始了跳动!他们从楼道里把老人抬下了楼,上了急救车。面对家属的感谢,他说“虽然急救医生不能挽救所有的病人,但我们要尽全力挽救更多的生命,减少遗憾!”

2006年陈志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急救技能大赛,获得个人和团体冠军,被授予“全国急救状元”称号。2007年3月,按照中心党委安排,他被调入北京奥组委运动服务部医疗卫生处负责奥运期间医疗急救组织工作。工作期间,他不断总结经验,制定了奥运场馆医疗急救通用流程,起草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医疗急救技术规范手册》。2008年7月8日-7月24日,他组织北京急救中心培训中心的急救讲师团队,为从北京各大医院抽调组成的奥运场馆医疗团队近1000余名医护人员进行了赛事急救保障强化培训。培训重点强调了各种现场医疗急救技能的国际规范,和奥运赛事对医疗的需求与要求,并分组进行奥运赛事现场突发急症模拟急救演习,收到良好效果。2008年8月19日,一个南非自行车教练在场馆里突发心跳骤停。经过培训的现场医疗急救人员迅速对其进行了抢救,很快心跳恢复了,呼吸也恢复了,最后康复出院返回了南非。历史上奥运会发生过多起猝死事件,只有北京奥运会上的这个患者被救活了。纵观整个奥运医疗急救工作,没有发生一例不及时、不规范的抢救,这是北京所有医疗保障和急救工作者为祖国赢得的荣誉。2008年7月28日-8月21日,他又组织北京急救中心讲师为奥运新建急救站5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奥运赛前急救技能强化培训,并统一进行考核,为城市急救保障做出了贡献。

2009年,北京市委宣传部决定在全市开展建国60周年百姓宣讲活动。陈志积极报名参加,撰写宣讲稿,跟着人艺指导老师学习讲演。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8月3日他被正式确定为北京市百姓宣讲团十名成员之一,参加宣讲活动。他宣讲的题目是《急救车上话今昔》,历时3个月,一个个生动的120急救故事,让各行各业的人士更加深刻的认识了120,了解到120行业的特点和价值,在为120人感动的同时,也激发出大家学习急救知识的巨大热情。

这次巡回宣讲活动让陈志医生进一步意识到急救科普的重要性和急迫性,也进一步坚定了他从事急救科普的决心和信心。从此以后,他更加钻研急救技术,并开始尝试推动国内院前急救培训技术与国际接轨。受单位委派,先后在法国、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医疗机构学习。2010年他成为美国心脏协会大中华区主任导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培训工作。2014年被选为国际创伤生命支持理事会核心理事,至今已在杭州120、上海长海医院、湘雅二院等医疗机构建立了23个国际创伤认证培训基地,在全国开展规范化创伤临床培训。2016年成为国际野外医学中国120培训总基地医疗主任。他与同事冒着风险在陡峭的悬崖上完成了国内第一次航空绞车医疗救援培训与演习,这次实践被收录到央视重点医学节目《手术200年》当中。在领导支持下,积极组织学术活动,先后举办3届“中国急救大会”,5届“急救与复苏临床高峰论坛”,8次“中法创伤培训班”等学术活动。组织专家制定了5-6届全国急救大赛的技术标准,主持了裁判组专业评判工作。创立并举办了5届“全国急救培训讲师大赛”。并定期在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为来自各省的医疗管理人员进行灾难应急管理培训。

他认真学习国际急救科普的理念,本着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钻研医学科普的方法与技巧。通过消化吸收,结合中国国情,总结发明了公众急救基本程序:“急救四步法”,成为全国公众科普培训的重要纲领。在国内率先倡导普及“救命神器AED”,协助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更改了AED注册管理要求,为普通人使用去除了法律障碍。2015年他带领100名急救志愿者首次背着急救包和AED保障马拉松,创新探索了社会力量辅助120保障大型活动的实践。此后在中心党委支持下,创建了北京120急救者队伍,这些志愿者成功挽救了多名患者。由于事迹突出,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十佳科技志愿者”。

同时,陈志医生每年还为央视《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北京台《北京新闻》《养生堂》《你该怎么办》《健康直通车》等栏目,以及及中国教育台、中国电视大学、各地卫视相关栏目制作了大量普及培训节目。同时在新浪、网易、搜狐、千龙等门户网站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健康报、健康时报等相关专栏中发表了大量急救知识访谈文章。十年来,先后为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直机关、北京市政府、市委党校、中石油、微软、北京大学等政府、企事业单位、院校开展了大量的普及培训工作;并深入社区、煤矿、建筑工地为百姓、农民工、保姆讲解医学急救及健康知识。2016年在海南陵水创造了4780名中学生同时进行儿童心肺复苏的世界吉尼斯记录。2019年开始在中心领导支持下,组织实施了“120-国家急救日倡议活动”,当日全国百家120牵头千家医院联动,10万余名公众接受了急救培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陈志医生积极参加抗疫一线工作,处置并转运了多名北京市重大聚集性疫情事件中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期间,组织专家撰写出版了《新冠肺炎院前医疗防控手册》,制作了穿脱防护服等专业课程,被国家卫健委推荐给全国120同行免费学习。离开防控一线后,继续积极参与新冠疫情社会科普工作。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应广电总局邀请录制《战疫情-公众自我防护科普节目》在央视《晚间新闻》连续播出9期,为《生活提示》《人口》栏目拍摄7集疫情防控专题片;为北京电视台制作了10期《众志成城战疫情》科普节目在《北京你早》栏目播出。同时在《养生堂》、《健康北京》等栏目录制了多期科普节目。同时拍摄大量新媒体防疫短视频,在央视各栏目、养生堂、北京急救中心微视公众号、央视频公众号上发布,单条最高阅读量1300万。学校复课后由北京市科协、科普联盟组织,主讲《疫情下青少年健康返校防疫指南》网课;央视频-《校园防疫课》。主编了《新冠肺炎校园防控挂图》,由北京出版集团正式出版,在各学校张贴宣教。陈志医生的疫情防控科普视频和课程,为消除群众恐慌,掌握科学自我防护常识,配合联防联控政策起到了重要的科普作用。

时间: 2020-09-10   作者:党办 张桂霞
服务咨询
参与评价
院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