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党建之窗 我爱+
返回列表

好男人不会让爱的人受伤

——火车站发热转运组司机樊丙虎、安涛

“超市里买菜的都是男人”——最近网络上一个热搜给大家疫情笼罩下的紧张生活增添了一丝情趣,好男人不会让心爱的女人受一点点伤,你在家里,危险的地方我去!比如菜市场。这些买菜的好男人让人们会心一笑,而也有另一些男人,他们去不了菜市场,甚至连家都回不了。不能近距离照顾家人的他们,却在疫情防控一线筑起高高的墙,全力阻挡着强大的“敌人”,远远地守护着自己的家人,也保护着更多人的家。北京急救中心转运组司机樊丙虎和安涛就在其中。

 做好本职就是保护家人

樊丙虎来工作中心一年多,作为救护车驾驶员,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承担患者转运工作。这回疫情防控,他也加入到发热病人的转运工作中,每天从火车站将发热病人转运到指定医院进行筛查。

一天平均7、8趟活儿,24小时值守,一守就是13天。和确诊病人的转运不同,樊丙虎转运的人是在火车站测体温时显示发热,被留住后送到发热门诊做筛查的,他们有的是途经北京,有的是来京工作,有的则是要回家。所以被送上救护车送往医院,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委屈”。“大多数人还是配合的,”樊丙虎说,“有点情绪的,我们解释一下,告诉他们这是为自己好,也为了更多人的安全,基本就同意了。”他说作为医务工作者,见多了各种各样的患者,他们被疾病吓住,说点过激的话,自己能理解:“行李多的帮把手,没戴口罩的给一个,人心都是肉长的,大家就配合了。”

樊丙虎的爱人赵婵是中心财务科的老职工,和数字打交道十多年,这回也被借调到上级部门的物资保障组,承担医疗物资的数据统计、分析、上报工作。“上24休24”:在上班的24小时里,白天收集全市各医疗机构上报的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晚上就统计上报,她的部门掌握、管理着北京市医疗物资总体情况;而在休息的24小时里,她就抓紧时间睡觉,接替家人照顾5岁的女儿,然后给樊丙虎发个微信,让他方便的时候和孩子视频一会儿。

十多天没回家,樊丙虎虽然想念家人,但也表示,现在返京人员越来越多,转运任务加重,自己还能坚持,有并肩作战的爱人,有听话懂事的孩子,自己就没什么后顾之忧,做好本职对她们来说就是保护。

教孩子做勇于承担的男子汉

安涛今年37岁,戴着口罩看着还挺年轻,短平头、大眼睛,说话更是透着一副大男孩的劲儿:“可能因为不怎么管孩子吧,自己管孩子多的才沧桑呢。”安涛有两个孩子,都是男孩,大的9岁,小的3岁。平时自己工作忙,生活上家里老人和爱人带的多一些,而自己主要负责两个儿子的“男人属性”教育,告诉他们男孩应该做什么。

安涛是1月30日加入转运组的,比后来一起工作的樊丙虎晚来了几天,因为他要安顿下家人。安涛的爱人是陶然亭社区医院的护士,早早就上了“战场”,每天给前来就诊的患者测体温、做初筛,忙起来也是回不了家。自己的父亲脑梗才出院,而岳母要照顾脑出血、肝硬化的岳父,完全帮不上忙,全家的重担都落在孩子奶奶的身上。“我得给他们都安排好了,”安涛摘下口罩,这才露出一张疲惫的脸,“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确实有点难。”虽然语气里透着无奈和心酸,但在报名加入转运组时,他是坚定的:“谁家不难呢?都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

说起印象最深的一次任务,安涛说是去火车站转运一个抱着孩子的父亲,他被测出发热,连带着孩子一起都要去筛查隔离。安涛看着这个男人抱着孩子,拿着行李,一副紧张无助的样子,自己感同身受,赶紧上去帮忙,给他俩把口罩戴好,帮着拿行李,扶着上车,叮嘱坐好了,开车的时候更是平稳再平稳,就怕颠簸伤到了他们。“我也是当爸爸的,看着他抱着的小孩就几个月,也得戴着口罩跟着去,特别心酸。”安涛想起了自己的两个儿子,没有爸妈的陪伴,天天关在家里,由奶奶一个人看顾。好在安涛平时的“男子汉”教育效果显著,哥哥每天按时上网课,弟弟就自己找玩具玩,有时哥俩儿还能帮奶奶干点活儿。“我儿子都挺让人省心的,毕竟我教的!”安涛一脸骄傲地笑着,又变成了内个洒脱的、大大咧咧的大男孩。

平时不太“管孩子”的安涛不是个完全意义上称职的奶爸,但孩子们看着爸爸的行动,自然就会懂得,在关键时刻勇敢、坚强,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樊丙虎和安涛每天轮流出车,赶上没任务的空闲时间就和组里其他同事一起聊聊天,解解乏,男人们的话题从体育明星到业余爱好,从昨天的新闻到今天的疫情,聊着聊着,终究会回到“家长理短”,你家孩子延迟开学了没,我家老人终于学会了视频,生活里的鸡毛蒜皮、油盐酱醋,在此时都显得那么珍贵、温暖。这些最真实的平凡事物,是急救人员无畏无惧、勇敢前行的强大动力,是白衣天使队伍里那些“不着家”的另类好男人捧在手心里的宝。

时间: 2020-03-15   作者:宣传中心
服务咨询
参与评价
院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