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急救信息 急救动态
返回列表

巾帼不让须眉,120女医护全力救援高坠伤患者

2024年10月17日,某建筑工地上,一名正在高空作业的工人突然失去平衡,从高处重重摔落到地上。工友们见状,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北京120调度指挥中心迅速调派就近的经开急救中心站李晴车组前往救援。车组里两位勇敢而专业的女医护人员以敏捷的身手和精湛的医术,成功救治了这位高坠伤患者,赢得现场所有人的敬佩与感激。

当日17点47分,车组医生李晴接到120指挥中心派车电话后,立即集结车组人员,奔赴急救现场。途中李晴医生联系现场人员,了解患者情况,并叮嘱工友们注意人身安全,不要盲目拖拉患者,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很快急救车抵达目的地,急救人员隔窗观察,做好安全防护,在众多工友的指引下,携带抢救设备一路小跑进入工地。

现场环境复杂,地上堆满了建筑材料。患者是从建筑物的三层楼不慎坠落到地下一层的沟壑内。要想到达患者所在位置,要经过多处施工隔层路段,楼层之间没有楼梯只有隔板,周边到处是钢筋和水泥,每个隔层只有几块简易木板倚在墙边,伸向下一层,木板道周围空间十分狭窄,稍有不慎就会踩空,而这却是能接近患者的唯一通道。在这样逼仄的狭小空间内,为了尽快到达患者身旁,车组人员决定携带急救设备一个接一个地进入现场,在大家此起彼伏的“小心点”声中,执行急救任务的女医护人员医生李晴和护士王振冷静地拎着抢救设备,毫不退缩,无畏下行,快速来到患者身边,对患者伤情进行初步检查和评估。

 

天色越发阴暗,李晴医生就着手电筒的光亮靠近患者,仔细观察,只见他表情痛苦,面色苍白,神志清楚,言语流利有憋气,自述全身疼痛,尤其左下肢更甚。李晴医生叮嘱患者不要动,她边询问边仔细检查,发现患者左下肢可见明显骨骼畸形,未见出血。患者血压较低,骨盆挤压实验阳性,考虑存在骨盆骨折和左下肢骨折,有致命性损伤的风险,同时颈部和胸部也均有不同程度外伤,并已有失血性休克表现,伤情危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然而现场环境条件有限,并不利于就地搬抬撤离。面对重重困难,李晴医生冷静处置,决定和王振护士立即在现场进行合作施救,尽一切可能挽救患者生命。

在转个身都困难的环境中,她们谨慎操作,不惧艰险,挑战极限,默契配合,以最快的速度为患者给予颈托固定、开放静脉通路补液升压,吸氧监护。在做伤肢固定时,她们一直轻声安抚患者的情绪,尽最大努力让患者感受到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带来的安全感。经过快速而精心的救护,患者症状有所好转。在李晴医生的指导下,司机马凯带领医疗辅助员将患者安全固定在铲式担架上。众人协力,将患者抬上了救护车,同时急救人员迅速建立绿色通道,通知医院做好接诊准备。在转运过程中,两名急救医护人员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专注,密切监测伤者的病情变化,并随时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经过紧急救治和转运,患者被成功送达附近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此次救援行动迅速而有效,不仅成功挽救了伤者的生命,更彰显了120女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她们是无畏的先锋,以女性的智慧和勇气,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在威胁生命的战场上,她们是温柔的战士,以女性独有的力量,白衣执甲全心守护。

在此,让我们向所有在院前一线默默奉献的急救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同时,北京120也提醒广大市民,尤其是高危岗位工作者,时刻关注人身安全,遵守安全规程,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共享平安、健康的美好生活。

时间: 2024-11-04   作者:经开急救中心站
服务咨询
参与评价
院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