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党建之窗 我爱+
返回列表

一场疫情,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下的年轻人--陈雪莲 西部急救中心站

19年末,新冠疫情悄然来袭,传播速度令人讶异、惶恐。时至22年,三年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很多感人事迹、先进人物。还有一群人,一直默默无闻,悄然成长为‘主力军’队伍。他们便是新生代、年轻的医务工作者,一群97、98、00后的年轻小朋友。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在妈妈眼里心里都还是个宝宝。第一次猝然而至的疫情,让小朋友们一下子就长大了。随着疫情的持续反复,小朋友们也经受住了各种淬炼,更加坚强勇敢了。冬奥期间的种种担当,以大局为重的眼界意识格局,都上了一个层面。面对卷土重来新冠疫情,个个都是提刀上马,上阵杀敌的勇士。在我的眼中、在我们的眼里心理,孩子们个个都是横刀立马的大将军!

一场疫情,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下的年轻人。

2008年,我还是一名懵懵懂懂的小学生 。2021年8月,长大后的我成为了北京急救中心西部分中心的一份子。从今年的一月份开始,我每天都在忙碌中期盼着:一边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忙碌的为支援冬奥会进行保障工作的老师们准备急救物资,一边期盼北京冬奥会的顺利举办。虽然冬奥会场里没有我保护运动员们安全比赛的身影,但有我为进行保障的老师们准备的急救物资。我想这也是我“无形”参加冬奥会保障的一种形式。也让我深深意识到了肩上的使命和责任。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所以在每一次准备物资时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每每想到我的工作能够让前往一线的老师们更有保障,我便有了更大的力量。冬奥保障物资种类繁多,设备精细,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我努力学习,认真筹备,每一项医用耗材与防疫物资我都会仔细核对清理,不敢懈怠分毫。 疫情当下,我利用闲暇时间充分学习院感防控知识,熟练掌握防护级别。确保每辆转运负压救护车都有充足的防疫物资。从供应室到库房再到出征冬奥会的每辆急救车上,都有我们忙碌的身影。       

但,随着冬奥会的时间一点点进入最后的倒计时。支援冬奥会保障的各位老师们逐一进入闭环工作状态。供应室、库房管理工作需要我开始独自管理,像一块烫手的山芋让刚步入工作的我感到猝不及防。但每每当我发愁时护士长总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我身边,她会像老师一样日复一日地带我熟悉工作,解答问题,纠正错误。

冬奥会在北京如期召开。护士长也因工作需要,奔赴前线。成为冬奥保驾护航的一份子。我却有一些焦虑不安,怕离开护士长的带领,自己做不好供应室、库房的管理工作;怕因为自己的不熟练给院前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我常常在站内和同事们念叨:“护士长走了,供应室的主心骨走了,护士长走的第一星期,想她!护士长走的第二个星期,想她......”就这样,念叨了三个月、思念了三个月。

在这段时间里, 我时常回想护士长的工作流程以及方法,我学会了顾全大局,学会了要处处留心确保日常出车物资和耗材的充足。慢慢的,我在琐碎的工作中摸到了门路,得到了同事们的认可,能够独立完在支援冬奥会期间做基本器材准备工作,能确保站内日常出车物资供应,能够完成仪器的维护保养,甚至可以主动向老师、领导分担力所能及的任务。冬奥期间,站内增援了许多来自不同医院、不同科室的同行同事。为了让他们快速适应120院前急救工作流程,融入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我主动协助同事们工作,认真交接每一项任务,解决了冬奥期间支援人员医用耗材匮乏的问题。

三个月的供应室、库房管理工作锻炼了我,让我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让我从一个遇到苦困难只会呼救护士长小朋友变成了可以拍着胸脯和领导保证说:“您放心吧,供应室有我呢!”的‘大人’。领导们的信任,老师们的谆谆教诲,护士姐姐哥哥们的包容和帮助,使我在这段时间快速磨练成长,我始终把他们当成我的工作目标和榜样,希望能尽快成为像她们一样的“经验者”。也让我有动力和热情在未来更加努力,时刻为变成更完美的急救人而不懈努力!

时间:2022-05-14   作者:西部急救中心站
服务咨询
参与评价
院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