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用在北京急救中心的日常医疗急救工作中最为合适不过。
时间来到五月下旬,天气越来越热,心血管急症进入高发期。在北京120通州急救中心站参加“医防融合”工作的窦旭医生接到了这天的第一趟任务:早上8:20,一位心前区不适的女性急需救治。窦旭车组到达现场时,患者已经等不及到楼下了,车组人员马上用担架车把患者转运到急救车内并开始一系列检查。当看到心电图时,窦旭医生内心一紧,这是广泛的前壁及下壁心肌梗死。就在医生详细询问病史的同时,护士已经完成了测血糖,建立静脉输液等工作。患者突发胸痛大汗30多分钟,生命体征还算平稳,在给予硝酸甘油静脉输液后,医生向现场家属交代病情,准备将患者转送到就近的接诊医院。途中,医护人员一边为患者建立“绿色通道”,一边向家属和患者解释病情。十几分钟后救护车安全把患者送到友谊医院急诊。就在急诊医生询问病史的时候,患者突发阿斯综合征,意识不清。窦旭车组立即协助急诊医生连接心电监护,提示室颤。急救团队立即给予除颤并进行胸外按压,大概2至3分钟后患者恢复自主心率和意识。窦旭车组安抚家属后离开了医院,继续下一单急救任务。
窦旭医生在电话回访时得知,患者已经完成急诊冠脉造影,提示冠脉三支病变,同时置入支架,目前病情已平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重,抢救速度决定患者生还几率。院前急救作为心梗救治的首要环节,与急诊科、心内科及导管室建立协同救治体系进行联合救治,能够第一时间为患者开辟急救“绿色通道”,简化就医流程,缩短就诊时间,更加快速、有效地救治患者,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使越来越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受益,降低死亡风险,保障生命安全。
×